到三浬島串門子

蔡淩蕙
今天的虛擬遊蹤,本導遊要帶各位去三浬島(Three Mile Island)串門子。

三浬島的特產

先考考大家:三浬島最有名的產品是什麼?(甘美朗音樂?不,那是印尼 「巴里島」的,導遊自己將來有機會一定會去。)放心,導遊不會逼您去 買三浬島特產,只是先帶大家熟悉熟悉,因為不久之後,台灣很可能也會 出產這些。

三浬島的特產是核電廠外洩的輻射,副產品是癌症,特別是肺癌和各種血 癌,以及諸如甲狀腺癌、惡性骨瘤、乳癌、卵巢腺癌、膀胱癌、聽覺神經 瘤等等。對對,如果導遊先提到「三浬島核電廠輻射外洩事件」,您大概 會早一點進入狀況;本來嘛,「三浬島」後面不接著「核電災變」、「輻 射外洩」之類的字眼,聽著就好像少了什麼。

至於為什麼說是「串門子」,有兩個原因:第一項純粹是個人因素-導遊現 在所居住的費城(Philadelphia),距離三浬島只有兩小時車程,以美國 廣大幅員而言,這樣的距離說是「到隔壁串門子」一點也不過分;第二個 原因,和下文提到的「中國徵候」有關;理論上,一旦「中國徵候」發生 在台灣的核電廠,台灣和三浬島立刻可以衝破地心熔合在一塊,成為你儂 我儂的好厝邊。

有點毛骨悚然嗎?不想去了?嘿,您忍心辜負導遊為您查地圖,迷路,誤 闖刺青店,在凌晨三點的反核示威遊行中淋雨吹寒風,違反害羞的本性厚 著臉皮和各路人士搭訕,以及本導遊最佳遊伴Kiwi小姐遠從New Jersey趕 來的種種辛苦嗎?

出發了!

三浬島核電廠背景說明

三月底的樹木都還是光禿禿的,更別說櫻花開了沒;既然一路上風景不宜 人,還是耐心聽我為您說明三浬島的背景吧。

三浬島電廠位於美國賓州(Pennsylvania)中部,離大都會Harrisburg不 到二十哩的小鎮Middletown南邊約五分鐘車程。Middletown因為地處運河 要道,於1800年代初期就已經高度開發(不過當時的「高度開發」和今天 的標準可不能相提並論)。後來是如何沒落的,原因並不清楚,也許和二 十年前居民因為核電廠輻射外洩而大量的撤出有關係。Middletown如今人 口老化,步調緩慢,平時入夜即一片黑暗死寂,不見人影;全鎮一座戲院 ,一家旅館,火車站連月台都省了-只有在鐵軌經過處加上一個路牌意思意思。

Middletown的電力由General Public Utilities Corporation供應(簡稱 GPU),1970年代初期,GPU開始興建核能發電廠,由Metropolitan Edison Co. 營運(簡稱Met-Ed)。三浬島核電廠有兩座反應爐,Met-Ed為了省下四千 萬美金的稅,趕在1978年底前啟用二號反應爐(TMI-2)在測試運作的274天 內當機195天,為一般新反應爐「正常故障率」的兩倍。(咦?這難道是暗 示,正常運作的新反應爐一年可以故障四個月?導遊暗暗心算著。)在 Nuclear Regulatory Commission(核子監察會,簡稱NRC)於1978年12月 28日劾准啟用之前兩週內,TMI-2四次出狀況(為reportable incidents), 但直至隔年1月才呈報;啟用後不久即為了幾處外洩,再次關機。

另外,導遊還為您整理了以下「三浬島核電廠輻射外洩五日誌」(註: TMI-2爐心熔毀過程摘譯自The President's Commission report, 其他報導 整理自Three Mile Island: The End or a Beginning, by Gloria Davis):

核電廠外 核電廠內
1979年3月28日,星期三
約凌晨四點,三浬島電廠附近的居民 聽見蒸汽嘶嘶聲…有的居民則形容為 碰撞聲…但他們已經習以為常。

晨間新聞提及「核電事故」。

Met-Ed告訴媒體「沒有危險」。

"The York Dispatch"(當地晚報): 「核電廠緊急情況已被『控制住』。」 其他頭版新聞則報導,在TMI-2冷卻幫 浦故障後,有一道帶有輻射的蒸汽泄入 大氣。

當地緊急事故處理隊在事發三小時後接 到通知。技術人員出動至島西岸(當時 的下風方向)、隔著Susquehanna對望 的Goldsboro、以及北岸的441號州道測 量輻射值,結果皆小於1 millirem per hour;Goldsboro測出放射碘。

到了2:27 p.m., Middletown輻射值達1 to 2 millirems per hour.

約凌晨四點,TMI-2的蒸汽製造器(steam generator)因為供水幫浦(feedwater pump) 不動(trip)而停止供應蒸汽;電廠安全 系統自動關閉蒸汽渦輪機及由渦輪機發 動的發電機。

蒸汽也用來帶走反應爐用水的高熱,一 旦蒸汽不足,反應爐的冷卻系統(coolant) 就升溫,導致反應爐用水被迅速加熱。 等壓力器(pressurizer)為了釋出因加 熱產生的高壓蒸汽(達2,255 psi),頂 端的活門(pilot-operated relief valve, PORV)自動打開,釋出冷卻系統的熱水和 蒸汽到貯藏槽。

蒸汽供水幫浦停止後八秒,TMI-2停止運 作;控制桿自動落下至爐心以中止核分裂 ,但冷卻仍須繼續,以免爐心過熱。

蒸汽供水幫浦停止後,三座緊急備用幫浦 自動啟動,繼續供應冷卻用水。蒸汽壓力 降低後,控制室指示燈顯示PORV自動關閉 ,不幸此時PORV活門卡住,以致緊急供應 的冷卻用水在控制人員不知情下直接流失 有二小時22分之久,達總貯水量1/3。

………其間有許多徵兆顯示冷卻用水流失 ,爐心有暴露的危險,但卻因為控制人員 缺乏訓練而無法解讀。剛過清晨五點,四 組冷卻幫浦開始劇烈震動,控制人員關掉 幫浦以防止冷卻水直接流過爐心。六點, 反應爐內燃料棒的外包金屬因內部氣壓過 高而脫落,使帶有輻射的氣體逸入冷卻水 ;冷卻水及蒸汽仍在流失,爐心頂端暴露 ,高熱使得燃料棒外的鋯合金與蒸汽互相 反應而產生的氫,部份經由卡住的PORV流 入貯藏槽,部份留在反應爐,可能就是導 致下午的貯藏槽內爆炸及往後幾天的不明 氣泡的元兇。

7:20 a.m.,貯藏槽輻射劑量已達800 rems per hour,同時,控制人員啟動高壓幫浦 (High Pressure Injection Pump),再次 為爐心注水,但只持續18分鐘。事故發生 近四小時後,貯藏槽自動被隔絕,但並未 阻絕連接的管線,以致輻射仍然由管線逸 至外面空氣中。8:26 a.m.高壓注水幫浦再 次啟動,直至10:30 a.m. 才再次蓋住爐心 。但因反應爐一個氣泡阻擋,無法回復正 常冷卻循環功能,11:38 a.m.至3:08 p.m. 爐心暴露程度至今無法得知。1:50 p.m. 貯藏槽發生氫爆。

1979年3月29日,星期四
賓州開始調查Met-Ed延遲三小時發佈 消息,及起初否認發生事故的原因。 Met-Ed表示目前為止越過Susquehanna River往西,輻射值為1至3 millirems per hour,劑量少而且對人體無害。 2:10 p.m.直昇機在TMI-2通風口上空 15呎偵測出輻射3000 millirems per hour,回報給NRC,但並未特別受注意。

TMI-2已在前一天停止將廢水排入 Susquehanna River,累積了四十萬加 侖的含微量輻射廢水,但因貯藏池將 滿,Met-Ed通知 Bureau of Radiation Protection後,開始排水,未通知下 游社區。稍後NRC主席Hendrie阻止時 ,已排放了四萬加侖。

1979年3月30日,星期五
早上6:40至9:00連續發生輻射猝洩, 賓州州長Thornburgh考慮將電廠周圍 四個郡950,000人口撤離。

部份學校停課或提前下課;賓州州政 府建議居民盡量不要外出,並要反應 爐附近五哩內的孕婦與幼童遷入臨時 疏散中心;美國紅十字會準備再設四 百處疏散中心,有的遠至費城。

早上11:00,Thornburgh接到美國總 統卡特的電話,表示將派核電專家 Harold Denton協助,並在三浬島、 州政府辦公室、白宮及NRC之間建立 特殊聯繫管道。

NRC表示,外洩的輻射物中,不活潑氣 體會飄走,只有放射性碘會以固態落 在土地上,然後牛吃草,人喝牛奶。 Met-Ed則表示,牛吃的是儲糧,未受 輻射污染。

NRC擔心,管線洩漏造成TMI-2「冷卻 系統排放水」流入「預備冷卻用水池 」,原本因高壓而溶解的帶輻射氣體 ,此時將如我們打開碳酸飲料瓶般變 成氣泡,逐漸充斥整個decay tank, 一旦滿了,施放閘打開,帶輻射氣體 就會逸至外界。

為了降低預備冷卻用水池漸升的氣壓 以進水,James Floyd仍然決定讓氣 體外洩,7:56 a.m.TMI-2上空130呎 讀數為1,000 millirems per hour; 8:01 a.m. 為1,200 millirems per hour.

1979年3月31日,星期六
三浬島對岸Goldsboro的Hillside Cafe推出「輻射雞尾酒」和「核子泡 沫飲料」(現已成為專利),吸管閃 著燐光綠。

有人開玩笑地全身裹著鋁箔紙進入電 廠的訪客中心,但在進入反應爐區之 前被擋駕。

2:45 p.m. Hendrie宣佈,為了將反 應爐的氣泡逼出,三浬島周圍10-20 哩的居民都必須撤離。逼出氣泡可能 造成爐心更大損壞,但是至少可以免 除氣泡爆炸。
1979年4月1日,星期日
愚人節!

反核團體舉行示威,要求永遠關閉三 浬島核電廠。

二號爐周圍的鉛牆開始縮小、變形。


打瞌睡的可以起來了。我們已經到了小鎮Middletown。剛才在途中忘了告訴
您,今天是1999年3月27日,小鎮的大事-三浬島核電廠爐心熔毀二十週年紀
念活動,正在Adelia Street的「消防隊大廳」舉行。舉目望去,暮色裡只
有一處好像是商店有燈亮著,我去問路吧。

「請問……」
「…¢♂*……♀§㊣※…」
「啊…我只是問路,刺青的話下次好嗎?謝謝!」

嬉皮與反核

如果您和我一樣不大清楚嬉皮文化代表的是什麼…從電影得來的印象中,他 們崇尚自然,反對戰爭,吸大麻,相信神秘的異國宗教,披著長髮,穿著寬 鬆服裝,還有--他們反核。

進了消防隊大廳,就好像進了上述電影畫面,只不過人物年紀稍長,幾乎都 是六十歲左右的當地居民,夾雜幼童、賓州州立大學學生、和外地來的環保 團體代表。Kiwi和本導遊的台灣臉孔一出現在會場,立刻被主辦單位「三浬 島警戒會」(Three Mile Island Alert)的聯絡人認出,要求第一個自我介 紹;結果一時激動,把自己代表「台灣環境行動網」(Taiwan Environmental Action Network,簡稱TEAN)與會的身份說成「代表台灣」,(不過說實在 也差不多是這樣-會場上除了一位日本人,沒有其他外國人了。)然後抓住機 會介紹台灣反核運動:

一、台灣此時此刻正紀念三浬島事件,舉行示威遊行(會場的人鼓起掌來);
二、台灣人正在抗議原委會發照興建核四;
三、核廢料正威脅著蘭嶼原住民的生活及文化;
四、核一廠及核三廠方圓三十里內的大台北地區住了六百萬人,萬一發生災變 ,無處可逃;
五、十五年前,也是三月,台灣發現第一宗輻射屋,目前各單位正為危害人體 輻射劑量多寡爭執,忽視受災戶權益。

說完,從Virginia來的Greenpeace代表,Mr. John Steinbach起來補充:「台 北輻射屋還有人住著,請大家關心。」「環保議題是國際化的。」然後他過來 交換聯絡資料,並感慨地說:「美國人需要被教育!」

的確,這裡的居民似乎並未意識到環境議題的全球性;然而令人動容的是,他 們至少以行動表示了為後代子孫捍衛這塊土地的決心,二十年來每年舉辦紀念 活動,自組監測單位,定期出刊報導核電廠運作狀況。這裡許多人,都被二十 年前那次災變,改變了一生。

我們帶了三種傳單及連署信,其中關於蘭嶼生態及核廢料的說明,附了飛魚( 黃清文)的畫作,首先被一掃而空;而簡介台灣核四和輻射屋報導也很快地發 完(過了兩天便有人按資料上的聯絡電話,向TEAN索取更多傳單與連署信)。

「金屬味」

會議中,來自日本的Aileen Mioko Smith (Aileen Smith Katagiri)女士簡單 報告研究三浬島核電廠輻射外洩後,附近居民聞到「金屬味」的情況。她在事 發後,到三浬島附近以戶為單位訪談,只問一個問題:「3月28日以後,你有聞 到金屬味嗎?」這是大膽的假設-她原本研究的是日本工業汞污染與廣島原子彈 爆炸的影響,間接受害案例中有許多是關於「金屬味」的。在這裡,人們似乎 不興互相談論「味道」,更少向別人說自己聞到異味,有的甚至懷疑自己有幻 覺。她說,當她表示願意相信時,有許多人是近乎感激涕零的,又拜託她不要 傳出去,並好奇地向她打聽是否別人家也有同樣的案例。她特別強調,基於居 民私人資料必須保密的原則,這樣的採訪更讓她心情沈重;常常發生先後拜訪 的互不相識、地點不同的人家,其描述「金屬味」的方式卻如出一轍,這樣的 案例越來越多,分明顯示「微量而無害人體」的輻射仍然造成重大影響,而居 民的心理負擔更無法計算。另外,也有人聞到揮之不去的燒焦味,或是一家人 中,只有幾位聞到異味的案例。

三浬島輻射外洩造成的病變

Dr. Steve Wing 向大家說明他近年研究三浬島核災變後的癌症發生率分布情形 ,核電廠四周十哩的癌增加為一般發生率的三倍(以肺癌和血癌為主),沿著 Susquehanna River(電廠位於此河畔)約有兩倍,方圓三十哩外的癌發生率則 只有一般發生率的一半。災變當時發生的數千病例有甲狀腺病變、大量落髮、 眼鼻喉灼熱感、皮膚發紅、呼吸困難、頭痛、關節痛、月經週期不規則、脫水、 嘔吐、腹瀉等;至於動植物方面則有生出突變牛、死產羊、缺腿兔、無眼狗、 突變缺瓣野花等等。

根據大會提供的一百多頁資料,琳瑯滿目的各種癌病(本文開頭提到的那些三浬 島「特產」,只限於翻譯得出來的一小部份)與遽增的adverse pregnancy,和 州/聯邦政府、Met-Ed/GPU、核工業所公佈的「正式研究報告」相較,簡直有天 壤之別。主要爭論在人體可承受多少輻射劑量,以及當時到底外洩了多少輻射。

兩小時的座談會結束後,不少人過來寒暄及索取資料,並說,很高興看見台灣人 在會場對相關議題發言。有著相同關懷的人們,雖然互不認識,一旦見面都像多 年好友一般。

一對夫婦熱心地指引到電影院Elk Theater的路,後來乾脆一起去了。他們說, 二十年前的四月中,同樣在這消防隊大廳裡舉行說明會,那時的氣氛比現在緊張 多了,居民、記者、核電專家、反核人士,把大廳擠得水泄不通,晚到的進不去 ,也在外面吹哨子,揮拳頭,吼叫。他們只想知道,到底要不要撤離,能不能回 來(幾星期還是幾十年?)什麼東西可以帶走,寵物怎麼辦,農莊怎麼辦。夫婦 倆都曾聞到金屬味;男的笑說,核災變以後他胖了許多,但是他不知道這算不算 病變之一?又說,核能發電廠發生災變前不滿一週,Elk Theater正首映 "The China Syndrome" 這部電影,他和朋友興沖沖地去看,萬萬想不到,電影裡所描 述核災變的惡夢般的情節,竟然將要成為事實,發生在他們身上。他補充,「那 時電影院流行分隔成好多間以便同時多片上映,銀幕不大,我還是看得發抖;現 在改成一個大銀幕,嘿嘿,你看了就知道。」

電影院門口,有個人坐在地上,(又是標準嬉皮裝扮,)很專心的縫著布條:"No Nuke, Use Solar Energy"。他說他來自Washington, D.C.的Sustainable Energy Coalition,幾個小時後,他要潛入TMI電廠掛布條。

為什麼災難電影的男主角總是叫「傑克」?

『核電廠控制室主管傑克愕然瞪視指標和儀表指示燈:現在反應爐的水位過低, 爐心溫度已經過高,正以不可遏抑之勢向下熔毀, 似乎非穿透地表直至另一端的 中國誓不罷休。China Syndrome!他知道一切已太晚,「中國徵候」畢竟只是用 來形容爐心熔毀的狂速,真正的情況,是在一切還未熔至地面之前,這一區就要 被籠罩在輻射之中了。』

1979年首映的The China Syndrome簡直是拍好讓三浬島事件抄襲的(Jane Fonder, Jack Lemmon和Michael Douglas充滿張力的演技就不用贅述了)-廠方遮掩事實, 技術人員的大意,及意想不到的小故障延誤判斷,都在TMI-2翻版重現。電影裡一 句話令人印象深刻:「整座電廠的設計,就是為了準備在意外發生時,可以不對外 界造成傷害。」看TMI-2輻射外洩之前,未能阻擋悲劇的重重自動應變機關,就知 道設計者太清楚它的危險性,才會如此注意各種防護措施。然而能說這樣就「比較 安全」嗎?聽過「只發生一半」的輻射外洩嗎?一座所謂「比較安全」的核電,一 旦發生事故,就「不安全」了。將「安全或不安全」這個簡單的概念,複雜化為「 絕對安全、比較安全、比較不安全、不安全」的等級,真是模糊焦點的最佳託詞。

看完電影已經將近午夜,開始有了寒意。大家約好三點見,提醒待會記得帶哨子, 就各自回去休息。

雨中的白色蠟燭

Middletown的Three Mile Island。這樣一個地名如此謙遜的地方,是什麼力量使 得它的名字在今天,一九九九年三月廿八日,仍能排開最熱門的Kosovo危機報導, 出現在國際媒體中?台北的反核四示威遊行以它為名;美國各地人士集結而來,和 當地老少居民一起在鎮上消防隊大廳裡,集會紀念核電廠災變二十週年;在反應爐 出事的那一刻(三月廿八日凌晨3:53),五百多人冒著雨站在核電廠門口,在慄寒 中舉著白蠟燭,在悲憤中肅靜,繼而向核電廠咆哮:「T.M.I., Chernobyl, Who is next?」「Shut TMI-1!」

人群中,又見到那位說要潛入電廠的人。TMI北邊入口前,地上畫了一條界線,警 察站在對面,示威者不可以跨越。Kiwi和我各自發表簡短演說,告訴大家台灣人此 刻正為紀念三浬島事件遊行,也希望他們聲援台灣反核運動及關心輻射屋案。人們 聽說我們兩個矮矮的女生居然遠從台灣來,似乎蠻感動的,又紛紛來認識和關切, 當地的Fox News和NBC News也來採訪。我們也就不大好意思說我們是留學生,住得 不遠。接著有許多人輪流演說,不時聽到類似的自我介紹諸如:「輻射外洩發生時 全家撤離,今天特別遠從Oregon趕來參加。」有幾位當時屬於第一批被撤離的孕婦 ,帶著二十歲的兒女回來;這些媽媽們見面時都很激動。有一位提到當時的精神壓 力,說:「他們告訴居民,去阿爾卑斯山滑雪,接收的輻射更多。如果是這樣,我 寧可選擇滑雪。」有位母親一個人來,聽說她全家只有她沒有得癌。一對父子說, 他們要為下一代保衛這塊土地;當年這位父親已經活躍於反核運動,兒子現在也加 入,決心不到TMI-1關閉不停止。有一位說,為了任何事情破壞生態,是上帝不能 見容的。另有人說,1993年世界貿易中心炸彈事件的恐怖份子在離此30哩的地方受 訓,此事被揭露後,TMI卻還不關閉,遲早會有危險。還有許多當事人實在不善言 詞,然而一點一滴親身經歷由他們口中說出來,比什麼都震撼。

接著大家又唱"We Shall Overcome",並且在TMI門口「種」了一個告示牌:

Nuclear Meltdown at Three Mile Island

On March 28, 1979, as a result of technical malfunctions, human error and corporate criminal acts, T.M.I. Unit 2 had a nuclear meltdown. In the nation's worst commercial nuclear accident, over 100,000 residents evacuated, radiation was released resulting in serious health effects to thousands, and eventual deaths. While Unit 2 is shut forever, the government allowed Unit 1 to re-open in 1985 against the overwhelming vote of area citizens. T.M.I. Unit 1 continues to irradiate the public.
NO NUKES - PA.

噫,我好冷。Kiwi,借我「暖暖包」。此話一出,覺得冷的人都擠過來,越擠越前面 ,什麼時候越過了界線也沒注意。既然都擠過去了,大家也就不管了,又喊了一陣口 號;前面已經有人被警察帶去作筆錄。後來在新聞上看到五個人越過界線被逮捕(其 實至少有一百五十人越界)。不知道那位說要潛入電廠掛布條的人有沒有在裡面。

示威活動結束前,主辦單位宣佈下午有紀念三浬島災變的演唱會。策畫得真活潑!他 們甚至為三浬島核災變寫了主題曲放在網站上。雨越下越大,活動也差不多可以結束 了。巴士重新裝了人上路。Kiwi和我把剩下的連署信發完,和許多剛剛認識的人道別 ;回到旅館,天已經亮了。

後記

參加三浬島核災變二十週年活動後,回到費城,居然看到一棵提早盛開的粉紅櫻花樹 ,可是腦子裡總揮之不去的,是照片裡那些突變野花的影像;寫到「金屬味」時,偏 偏剛好坐在Xandos Cafe,聞著Almond Americano咖啡的甜香;去參加教會的復活節 特別崇拜的路上,想著二十年來三浬島附近居民是以如何複雜的情緒慶祝復活節暨紀 念核災變……台灣地狹人稠,住在核電廠這個不定時炸彈旁邊反核也有十幾年了,丟 在蘭嶼的核廢料更已危害生存環境;另外,不少人問我們台灣的核電是不是Taipower 蓋的,可見台電拿同胞生命開玩笑的恆心毅力已經聲名遠播。最近終於比較少聽人家 說台灣是仿冒王國了,請問,我們還要去仿冒三浬島嗎?